2006/08/10

DO workshop Vol.2 :: : Code Name _ I AM


按上面的 flash,可以看這次 workshop我的最終發表成果。 經過 Aqua的幫忙,最後我還是把它轉成影片檔丟到 YouTube上了,Hinet的網路空間品質真是糟…

就像 Roc在總發表會時講的,希望大家看了就不用繼續讀下面的解釋,如果沒辦法體會就是設計師功力不夠吧?哈~

p.s. 讀取百分比的 action script我一直沒寫好,所以數字跑到一半就消失了,囧rz…
檔案我把圖跟音樂縮到大概 3 mb左右,網路慢的人請稍等一下。
嗯… YouTube萬歲,噗噗噗。


其實這次整個的作業結果似乎與我原先期望自己能夠做出來的東西好像不是那麼相符。
當討論要表現自己特質的時候,不經意地就會想到比較底層的例如 "憤怒"、"嫉妒"……之類平常不是那麼容易從表面看出來的習性。雖然它們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卻又無時無刻圍繞著自己,而且一但抓到機會就會不可控制地變成外露的情緒。
也許是希望自己可以多發掘內心真正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就像是大多數故事裡的敘述那樣,總覺得確定了這些事情此後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對人生;然而一方面又怕是否找出來的特質一旦文字化或是影像化,就失去曖昧的折衷緩衝空間而必須直接地面對世俗常理認定的符號印象。

於是多空交戰下 (囧~ 我用了股市名詞,最近漲回一些了…),最後在電車上想到一段敘述人生的話和幾個影像,於是就決定先用類似題材來做戒指。

47480026
攝影棚是在房間自己架檯燈拍的,哈!

戒指是用 poly灌出來的,裡面的花紋則是被我敲成碎片的彩色玻璃。一塊碎玻璃的含意代表人生的一項經驗或是人們的一個看法或是自己的一個態度,碎玻璃的不同面代表上述這些事情所具有的多面性,而這些聚集起來的整體就是我。

接下來最後的成果:碗的設計,則是延續戒指。在這個階段,我把不同經驗、看法、態度所聚集成的集合體稱之為被動的自我或外在的我,因為這些事情不一定是 "我"去獲得,也許是生活的過程隨著時間就會讓它們自然而然地聚集在我身上。
然而內在的自我必須經由主動地去尋找才能獲得。尋找的目標不能經由憑空獲得,而是必須包容外在的我並將之分解並重整才能得到。

於是我試做了幾個被我敲碎又重新組合的碗,並用新的材質去取代敲掉的那個部分,有矽膠、poly等等,Roc建議以後也可以嘗試用金屬木頭等等的東西去玩出不同的作品來。

有趣的大概是其實我還是無法去找到明確地代表自己的特質,我做的比較像是描述尋找過程的作品。然而也許看的人卻從這得到了什麼,所以 Roc跟一些同學還滿喜歡的,即使我覺得自己還是一片迷惘…

最後 presentation的檔案以前唸書時做多了動畫跟剪聖誕節MTV (好懷念啊!),這些倒是還滿駕輕就熟的,也許在這方面佔了一點點的優勢在吧?然後音樂自己覺得選得還算不錯,原本歌曲的意義就有一股向前進的意味在。

總而言之,以上是我的作品,"i am"。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超感動了啦...
你害我又哭了一次!!

匿名 提到...

推!推!
從flash中可以了解產品發展過程與尋找自我的結合,讓設計變的很有詩意,是個很具內涵的啟發..
*///*(真的還是youtube好用)

匿名 提到...

附議!真的有感動ㄟ~

匿名 提到...

大家都好厲害呢!
原來照相還要架小攝影棚拍啊
學起來,學起來...
(唉,我都亂拍一通的 Orz)

匿名 提到...

再看一次還是很想哭耶
超級讓人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