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9

提醒

論文對於個人的目的是能夠有 interaction design的實作經驗,增加相關知識;然後有依照 contextual inquiry的方法規劃跟執行使用者研究的經驗。
另一方面,論文的學術部分則是能夠闡述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對於 B2B產業的重要點在何處,此邊會從 service design說起。

好饒口,中文寫起來跟英文的味道好像都不太一樣。


2010/04/15

把它放在結(討)論

今日心得:
  • 設計只要談到方法跟方法學就變得很難掌握:"做什麼 (設計)"是設計師比較熟悉的問題,也比較好解釋回答,其他領域的人對設計的了解也常停留在這裡。為了什麼 (目的).做什麼 (設計)這也還停留在可以理解的層次,設計師喜歡探討為了怎樣的目的來做設計。
    但是一旦開始探討如何產生 "目的"以及過程中為何用這個手段如何判斷做出決定而作這樣的設計就變的很複雜了。
  • 今天同學說的聰明:像上述問題,簡單地還是把它放在論文的末段結論來加以討論比較容易。前面的篇幅還是拿來解釋要解決怎樣的問題比較不適合。
  • I HATE HOAS!!! SXXT HOLE!!!
  • 在這邊念MA會有一種變得完全沒有生產力的感覺,現在連 phtoshop跟 illustrator都用得好遲鈍,想想當初來的時候還可以在三個小時內用 Flash拼一個 Presentation出來,真是難以想像自己怎麼做到的。
    不過我覺得學習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跟邏輯講清楚以及能夠跟人討論是還滿難得的,不過這種東西真的不是一兩年就可以搞得定的。
  • 我覺得應該還是對於工作看開點,芬蘭不是什麼舒服的地方。
  • 頭髮的灰曜度大幅提高!!
  • And HOAS is a sxxt hole.
  • South Park is always hilarious.

2010/04/13

認真不認真的界線

今天又跟別人談起不喜歡的事情然後搞得心情不好,我覺得這種情緒的反應實在是跟從小家庭環境養成方式有關,我實在是很沒辦法在認真跟不認真之間取分際線 (啊就全認真不就得了,人生真是雞毛複雜)。

以下是今晚整理心得:
對想要耍嘴皮子的人,認真就輸了;對於人生,不認真就輸了。認真跟不認真的界線在這裡沒有衝突。請機警地依照實際情況加以判斷。

還有去上海之前心理準備要做好,我討厭白目俄羅斯人!! (樣本數為兩男子,請別以偏概全,俄羅斯妞倒是滿不錯的)


2010/04/12

在 Mac上的文字編輯軟體

我覺得寫東西其實是很屬於情感上的行動,不管內容是不是想要讓人家看到。就像寫日記,在動筆寫之前會有「重要」的步驟像是買自己喜歡的日記本:封面圖案、紙張顏色、紙面紋理,都會細細的考慮挑選。再來要選什麼顏色的筆以及要用怎樣的筆觸來寫也總是會端詳三分才會滿足地坐在書桌前開始動手寫。當然通常在寫完兩篇之後,我可能就已經心滿意足地把這本日記本收到抽屜裡面然後再也沒去想到要再翻開來多寫幾篇。
相對於在電腦上寫字是省事許多的就打個字存個檔。只是方便歸方便,不論是寫 blog或是給自己看的日記,要再登入網站或是開啟 Word或是 Notepad不僅是麻煩就是沒那個情調。
高興的是,在Mac上有這些漂亮簡潔的軟體可以用來「專心」地寫字。

Blogo:寫 Blog的工具,可以輕鬆地跟 blogger和 wordpress整合。
基本介面很簡單,上傳圖片跟預覽都可以直接在軟體裡面完成。

也可以把視窗放大到全螢幕,視覺上隔絕掉其他圖案資訊,總覺得寫起來比較專心。



再來是 OmmWriter。


還滿有趣的軟體,在文字編輯上面的功能基本上除了把字打進去以外就沒別的功能了,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的介面跟使用情境。軟體一開啟就會變成全螢幕的狀態,實際上也只能全螢幕地來使用。除了文字輸入的區域外,就只有了了一些按鈕,按鈕式用來更換背景圖案、背景音樂、打字效果音或是切換顯示字體等等。
功能簡單到讓人覺得打字是件很專心很愉快的事情。

我大概一口氣可以打300個字左右,超過這個數量速度就會慢了下來,要一些時間來思考。

Reference:


2010/04/09

Mac第三天

軟體視窗切換方面:Windows把視窗一視平等的用 alt+tab來切換,Windows vista以及 Windows 7開始多了 Flip 3D、Aero Peek、Aero Snap…等輔助功能。 Mac (對我來說一開始很困惑地)分成 cmd+tab切換 App、cmd+`切換app內的視窗、F3 (桌上型電腦則是 F9)開啟 exposé以及用 Space (Macbook 預設是關閉的)來管理視窗。

沒有那一種是一定比另一個好的比較

  • 說起來,在 Mac上搭配 Multi-Touch Pad使用起來速度快很多,尤其是在直接比較 exposé跟 Flip3D的情況下;Windows鍵跟 Apple(Command)鍵的位置有直接地影響。
  • Windows環境下的 alt+tab切換的速度比cmd+tab或是cmd+`來得直覺些,使用者不用去思考兩種模式的區別和如何切換的問題;不過另一個角度來說,大部分的使用者可能連這些快捷鍵都不知道,所以快捷鍵其實是屬於一種 "Expert Mode" (引用 Jef Raskin跟 Alan Cooper的解釋),所以需要學習來上手是可理解的。
  • Aero Peek算是 Windows介面很大的一個進步我覺得,但是那是針對於 Windows介面上面的一個進步,我想exposé可能還是兩者系統中比較成熟跟好用的功能。
  • Aero Snap我覺得是 Mac所缺的好功能,儘管兩個系統對於視窗大小如何達到最大使用者效益 (好繞口,usability)有點歧見就是。Mac要有相同的功能要花 $10 USD購買 Cinch。

躺在床上的時候,Touch Pad的位置讓我手有點酸痛。


2010/04/07

換跑道

上禮拜預定的 Macbook終於送達了,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興奮。
很瑣碎的想法:
  • 因為 Windows 7真的是進步很多,書看一看裡面常提到的不好的例子在 Windows 7裡面都有改良,另外像是 Aero Peak跟 Aero Snap真的是視窗作業下很好用的功能。所以轉換成 Mac其實並沒有在使用介面上感覺加分很多,而且還要花時間去適應。
  • 需要換 Macbook的原因-在芬蘭買其他 13吋筆電的價格便宜不到哪去,而且我不想要買 CULV或是 Netbook。這兩年的使用習慣告訴我比起 15'+10' 兩台一起工作,還是乖乖的投資效能高一點的 13',而且考慮到未來還是可能不斷地在各地移動著,攜帶性跟效能還是很重要的。
  • 一邊幫 Macbook灌程式的時候用著舊筆電放影片,突然有一種感傷,有點當初出國的感覺,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到陌生的地方做著陌生的事情,即使有了成就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 我一方面很喜歡新版 unibody的設計一方面很不喜歡。喜歡的原因大概跟其他人差不多,不喜歡的原因是我覺得太過金屬、未來化在產品造型語意上少了一點人性的感覺。
  • 舊筆電重量:2.7kg本體 + 0.8kg變壓器;Macbook 2.1kg本體 + 0.65kg變壓器 = 750g差別,希望背起來有750g輕的感覺。
  • 舊筆電電池:25分鐘;Macbook:350分鐘 = 很大差別.....
只是想要記一下今天的發生的事情。